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川剧系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
川剧“7890”宣讲团——听“90”后余婷讲川剧传承之路

发布日期:2025-05-15 来源:  浏览次数:


为进一步激励川剧师生围绕川剧艺术讲好从艺故事,川剧系党总支成立7890宣讲团”(宣讲团成员涵盖70、80、90、00后师生),积极传承传播川剧艺术促进川剧艺术守正创新。5月14日下午,川剧系优秀90后青年教师余婷,怀揣着对川剧艺术的无限热忱,为莘莘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课堂——“川剧传承者的破茧之路”。




课堂伊始,余婷老师便以自己亲手创办的“戏蝶剧社”和“戏蝶梨园”为生动范例,娓娓道来。她告诉同学们,川剧,作为中国戏曲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宛如一座深邃的文化宝库,承载着巴蜀大地的历史沉淀与独特风情。那婉转的唱腔、灵动的身段、神秘的变脸,无一不诉说着巴蜀人民的智慧与情感。而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,守正创新,已然成为川剧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,更是让这门古老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关键密钥。


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念,余婷老师分享了剧社在节目编排上的巧思。今年恰逢蛇年,剧社独具匠心地将经典剧目《白蛇传》搬上舞台。这一改编,并非简单照搬照抄,而是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,让古老的传说更贴近当代观众的生活,赋予了传统剧目新的时代内涵,意义非凡。还有那充满奇幻色彩的《闹天宫》,其灵感竟源于饺子导演的《哪吒》系列。剧中,演员们以生动的演绎搭配传统的川剧元素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,为节目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。


在余婷老师看来,演出绝非演员在舞台上的独角戏,而是一场演员与观众携手共创的艺术之旅。互动,成为这场旅程中至关重要的桥梁。它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之间那无形的壁垒,让表演从传统的“我观你演”模式,转变为“我们共同参与”的沉浸式体验。当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挥洒汗水,台下的叫好声、掌声如潮水般涌来,这不仅仅是观众对表演的反馈,更是他们内心情感的实时共鸣。互动,让艺术挣脱了程式化的枷锁,变得鲜活而富有温度,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。通过这种互动,更多的人得以亲身感受川剧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从而被深深吸引,主动去了解、去热爱这门古老的艺术。


市场的反馈,无疑是对“戏蝶剧社”和“戏蝶梨园”最好的肯定。“传统韵味与艺术张力完美融合,令人回味无穷”“体验感超棒,进店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川剧氛围”……这些赞誉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,照亮了川剧传承的道路。川剧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观众的目光,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紧跟时代步伐的表达方式。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剧场,欣赏川剧时,从业者们的职业自豪感也油然而生。这种自豪感,如同星星之火,点燃了更多年轻人投身川剧传承事业的热情。与此同时,市场的认可也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,吸引着政府、企业等各方资源纷纷汇聚,为川剧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
课堂最后,余婷老师深情地寄语同学们:“我们作为川剧的学习者和传承人,一定不能忘记自己最开始学习的初心。”这“初心”,是川剧艺术历经百年风雨仍熠熠生辉的文化根脉,是演员们登场时眼中闪烁的对舞台的炽热渴望,更是传统艺术在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。它所蕴含的意义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“坚守”,而是一种在动态发展中保持本质、在时代变迁中寻求突破的生命智慧。守正,是川剧传承的基石,唯有坚守其优美唱腔、独特表演形式、神秘变脸艺术等传统精髓,才能确保川剧的文化基因不被稀释,使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始终保持独特的艺术品格;创新,则是川剧发展的出路,是引领其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关键所在。唯有将守正和创新相辅相成、融会贯通,川剧这朵传统艺术之花,才能在时代的沃土里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。当我们真正领悟了这些道理,川剧传承者的破茧之路,才正式拉开帷幕,向着光明的未来奋勇前行。



电话:学院办公室:028-61718155      招生就业处:028-61718111

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:028-61718155      电子信箱:cydzb105@163.com
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星艺大道366号

  • 学校官方微信

  • 学校官方微博

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© 蜀ICP备12001831号      川公网安备 5101150200010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