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5月23日,四川艺术职业学院2025年“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”职教活动周迎来重磅活动——艺术设计系特邀国家级藏羌织绣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女士,在学术一厅开展《民族之花的全球之旅:藏羌织绣的传承与创新》专题讲座。活动吸引了产品艺术设计、数字媒体艺术设计、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200余名师生参与。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深度对话,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赋能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路径。


【非遗技艺的时尚新生】从传统纹样到国际国内品牌
在谈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时,杨华珍老师展示了多个藏羌绣文创产品设计案例。例如,与“霸王茶姬”合作的“羌调饮茶”项目,将羌绣纹样融入茶饮包装和门店设计,让非遗以更年轻、更时尚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。此外,团队开发的服饰、帽子、U形枕等文创产品,强调“好的文创产品设计不仅要美观,更要实用,能让人愿意保存和使用”。

【师生对话的未来展望】让创意点亮设计
讲座的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学生们踊跃提问,既有对藏羌绣技法的好奇,也有对设计行业发展的思考。例如,一位同学问道:“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平衡传统元素与市场需求?”杨华珍老师道:“首先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,而不是简单搬运符号。比如羌绣的每一针都有其文化寓意,只有读懂它,才能灵活运用。”同时,杨华珍老师也表示,艺术是一种感觉,同学们要有自信,要有丰富的想象力,要有悟性,今后同学们设计的产品若具有创意和市场,可以相互合作,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将产品推向市场。


讲座最后,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张晓果表示:“杨老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非遗活化的优秀范例,也让学生们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无限可能。” 同学们纷纷表示,这次讲座不仅让他们领略了藏羌绣的技艺之美,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创新的热情,会积极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。

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,更是一次创意的启迪。杨华珍老师的分享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,设计不仅是技能的展现,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,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学子们正以全新的视角,探索属于中国设计的未来之路。

